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市县档案馆 >> 义乌市档案馆 >> 政务公开

义乌市档案馆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25-05-09    来源: 办公室 访问次数:    作者: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4年,市档案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为根本遵循,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忠诚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高质量发展建设“三个走向”示范档案馆,浙江省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整体试点通过验收,被确定为国家档案局和省自然资源厅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化改革试点地区、浙江省婚姻登记电子档案单套管理试点地区。

(一)组织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解决一些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以“走前列、作示范”的标准定位,组织全馆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条例》。制定工作学习方案,征订发放学习材料,按计划组织学习交流,组织学习纪检组现场宣讲,组织赴清廉义乌基地、横塘公园现场研学,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宣讲《条例》,党组书记带头上纪律党课,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加强自我约束、提高免疫力,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二)省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整体试点通过验收。依托省级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示范区试点创建,扎实推进档案行政智能监管和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积极服务全市营商环境和国际贸易“双循环”新发展战略实施,上线县域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出台《义乌市区域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运行管理办法》,全市各部门、各镇街及行政村(社区)三级档案应用实现一网通办,构建“义档直通”线上服务场景,实现95%以上的档案业务在线办理,全面推进电子公文归档提质扩面,实现统建OA协同平台用户100%全覆盖,首次开展了机关单位未进馆档案开放审核,实现人工智能辅助档案开放审核,顺利通过省级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示范区试点验收,成为我省首批6个通过测评验收的县级市之一,为全省深化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推进档案工作现代化先行提供了有效的县域实践经验。

(三)做好机构改革档案工作。对接市委编办摸清机构改革具体情况,指定专人对涉及档案移交的单位进行上门监督指导,对新成立和优化微调的单位纳入日常档案监督管理,确保机构改革档案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强化制定档案管理与处置工作方案,明确档案工作负责机构、人员和保障措施,确定档案归属流向,及时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利用和清点、交接工作,明确在职责发生变动之日起 6 个月内完成,确保档案齐全完整与安全。

(四)开展“6·9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联合稠州论坛举办“档案知识达人”档案知识网络大赛,活动参与人次近4千人次,页面访问量超3万次;细菌战资料捐赠仪式在陈列馆举行,接收日本学者奈须重雄、松野诚也捐赠的近千件细菌战重要史料,捐赠活动引发关注,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多个媒体聚焦报道,相关话题阅读量超4200万;开展“红领巾走进档案馆”主题实践活动,接待少年新闻学院义乌分院小记者参观市档案馆“传奇义乌”展厅;举办“档案进社区”活动,向东洲社区、东洲小学赠送档案编研书籍,在东洲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咨询点、摆放档案知识宣传展板、播放档案微视频,面向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讲解档案法律法规知识,完成档案义乌系列丛书《义乌记忆2023》编纂工作。国际档案日相关活动报道累计刊发20余条,中国档案报头版刊登《日本学者捐赠近千件细菌战史料》文章。

(五)规范管理服务,确保档案安全。制定下发《关于做好2024年档案移交工作的通知》,开展本年度档案接收指导。完成2023年度资料的整理编目及上架工作,接收融媒体中心捐赠的《通向马德里》光盘2张。完成一楼库房清理。开展档案安全和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对佛堂镇和赤岸镇进行督导检查,开展数字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等系统的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出具检测报告。调整档案查阅政务服务内容,上报改革成效及案例。上半年,现场档案查阅累计2617人次;浙江档案服务网网上办理共270件;接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件。

(六)抓好试点工作,强化档案监管。组织召开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试点工作协调会,明确协同机制。持续推进婚姻登记档案单套制归档试点,完成婚姻档案三合一制度编制及第二批婚姻档案归档数据整理。开展李祖村档案示范点创建,制定档案收集归档范围,做好工作指导。拟定档案工作指数评价体系,并完成档案工作责任制考核,对全市机关、国企、14个镇街进行考核打分。制定本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开展重点专项检查任务,并开展掌上执法。完成国贸大道与环城南路互通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档案验收。备案一家新成立档案服务公司。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政治引领,提升业务水平。深入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把牢“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坚定扛起“打造典范、再造辉煌”的使命担当,坚持和深化“义乌发展经验”,加快打造一批具有档案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优化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业务能力培训,积极组织参加省市档案干部素质提升培训。开展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工作。

(二)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数字转型。深化省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示范区试点工作,升级市域档案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完成项目验收,全面推进电子公文归档提质扩面。推动国家档案局和省自然资源厅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化改革试点、省婚姻登记档案单套制电子化归档试点,主动挖掘电子档案的在线应用场景,完成试点验收。

(三)坚持服务群众,推进共治共享。深化“家门口的档案馆”服务品牌,加快数字档案资源向部门和群众共享,实现一网查档、掌上查档和电子出证等管理服务机制,为查档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加大档案开放力度,完成馆藏1998-1999年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做好现场查档服务,强化网上查档和跨馆服务,优化政务服务功能分区。

(四)筑牢网络屏障,保障档案安全。持续开展系统安全检查,全面排查风险漏洞,定期开展全量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完成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复评,做好重要档案数据登记备份和异地备份。开展机关单位文书档案线上登记备份。不断完善和加强库房安全管理,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库房及档案实体安全。

(五)坚持文化自信,赓续红色血脉。持续发挥侵华日军细菌战史实陈列馆、传奇义乌展厅、义乌记忆展厅、党性教育主题馆、义乌好人馆等档案阵地功能,加快推进红色档案专题库建设,力争年度接受红色档案教育人数在2万人次以上,不断提升档案工作社会影响力。配合省馆完成“跟着档案去旅行”栏目李祖村拍摄工作。推进《传奇义乌》、《义新欧纪事》编撰工作。强化细菌战史实陈列馆业务管理,更新完善展陈内容。

(五)坚持法治思想,提升治理能力。加强档案法宣贯,持续深化农村档案标准化建设,建设李祖村特色档案室。组织开档案室业务建设评价。开展建设项目档案智能监管。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重点做好专项执法检查,强化对档案服务企业的监管。完成档案工作指数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