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发布时间:
2008-08-27
来源:
金华市档案局
访问次数:
作者:
金华市档案局
姓 名:施复亮
生卒年:1899-1970
籍 贯:浙江金华
施复亮,原名施存统,化名方国昌,笔名光亮、亮、伏量、子充、子由、半解。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之一,曾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一任团中央书记,中国劳动部第一副部长。原金华县源东乡叶村人,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1917年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在学时,追求进步,是《新青年》的忠实读者,又是全国进步书报贩卖部的负责人,对新文化在浙江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1919年11月7日。《浙江新潮》第二期刊登了施存统的《非孝》一文,该文勇敢地向封建礼教宣战,即刻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浙江新潮》因此被北洋军阀政府查封,施复亮被校方开除。1919年底,施复亮离开杭州去北京。1920年1月加入“工读互助团”,3月,由于该团解散,施复亮回到上海。经俞秀松介绍,他认识了《新青年》的主编陈独秀,他因此抛弃了无政府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不久,在陈独秀的发起下,他参加了创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并成为小组成员之一。8月22日,施复亮等8位年轻人,在上海霞飞路新渔阳里6号聚会,正式成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他是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发起人之一。后来,他去日本留学,在东京创建了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被日本驱逐回国。1922年5月,共青团的“一大”以后,施复亮担任团中央书记,兼任团中央机关报《先驱》的主编,仅以存统、光亮署名的文章就有二十四篇。在1923年8月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4年1月,他离开团中央,任中共上海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后到上海大学、广东中山大学、黄埔军校、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教。1927年,他在武昌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兼政治部主任。大革命挫败后脱党。1929年后,从事译著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和经济学著作工作,先后翻译三十几本著作,发表论文近百篇。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参与组建中国民主建国会,为负责人之一。1949年9月,代表“民建”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当选为政协第一届常委兼副秘书长。建国后,施复亮历任劳动部第一副部长,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第二至四届全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常委、副主任委员等职。1970年11月29日,因病在上海逝世,终年71岁。